手足口病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来的,常发生在4~7月份,3岁以下的儿童较多见,可在一个家庭中散在发病,也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校集体发生流行.
发病初期,患儿可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由于疱疹为本病主要表现,而且多集中在患儿的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因此,称为手足口病.
由于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在3~4天后,疱疹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由于这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下述治疗措施:①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等.②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③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饭后漱口.④局部可以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⑤若小儿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1~2周可以自愈.
若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小儿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
小儿发热时手足出疹是什么病?
有的孩子发热时手足突然出现皮疹,尤其手足心皮疹明显.这是什么病呢?这种病叫做手足口综合征,人们习惯称“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儿童,以1~4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这种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大约每隔2~3年流行一次,多为集体发生,也有时呈大流行.
本病多发生于夏季,初起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咽痛,不欲饮食等症状,很象是夏季感冒.发热2~3天后,患儿开始拒乳,流口水,这时会发现孩子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和溃疡.与此同时或稍后几天,便可发现患儿手足皮肤出现特异性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为水疱疹型,手掌和足趾部位疱疹较多,疱疹数量多少不一,伴有痒感,大约3~7天皮疹消退.还有一种疹为丘疹型,常见于手足背和肘膝关节侧面,有时臀部也可见皮疹.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发热时可以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也可以给予安乃近滴鼻或口服退热剂等.口腔疱疹可用盐水擦拭口腔,外用西瓜霜喷剂或双料喉风散.手足疱疹可以外涂龙胆紫,手足丘疹可以外涂芦甘石洗剂等药.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治法,常用药有桑叶,野菊花,芦根,薄荷,双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等.中药治疗既可以退热,又可使皮疹及口腔疱疹及早消退.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