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儿子几年9岁,一到冬天皮肤粗糙,晚上搔痒较严重,有时抓破,结痂了再抓破,请问医生有何办法治疗,多谢!
孩子的这种情况是应注意看看是不是有过敏的情况引起的 建议你注意给孩子用点维生素C 扑尔敏进行对症的治疗看看的,另外就是注意给孩子勤洗澡 勤换衣服才行的
我先给您一些建议,您试着给孩子试试,看效果如何.
皮肤病大多数有皮疹.皮疹是"发"出来的,而有些食物又是 "发物"-含有异种蛋白质.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 便会引起过敏反应,损害皮肤.所以,患皮肤病的人在服药期间或在 治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均应禁食带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则,即使处 于稳定期的皮肤病,也会重新发作.
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 炎,过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发病与某些食物有密切的关系.在发 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等海腥 "发物",以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肤病 如疥疮,体癣,白癜风等,因与饮食无关不需忌口.
但是,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因此,不要对禁忌食物 的范围过大.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 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 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 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 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即使是皮肤病患者对于禁忌的 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待皮肤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 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加量和次数.经过反复 多次脱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患有痤疮,皮脂溢出症,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以及一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患者,均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某些瘙痒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瘙痒症等,发生瘙痒的确切原因不甚明了,但摄入刺激性食物后可刺激味觉反射弧,引起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皮肤发红,瘙痒加重,因此,此类病人应忌辣椒,葱,蒜,姜,浓茶,咖啡,烟酒等;光感性皮肤病常常是由于服食泥螺,苋菜,油菜等,再经日光曝晒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所以患者应避免食用上述食物;疱疹样皮炎患者,则要忌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皮肤病患者,要禁食腌制品,提倡低盐饮食,以减少激素引起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如发生食物过敏,轻者全身出现皮疹,瘙痒,哮喘,重者引起剧烈的腹痛,呕吐,腹泻,甚至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具体应忌哪些食物,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我们采用的是食物排除法和食物记录法来寻找致敏源.食物排除法就是先吃已知不过敏的清淡食物3周,然后每4-5天增加一种食物,吃了哪种食物发生过敏症状,即可证实是由它引起的.食物记录法就是将所吃食物的种类,时间,与过敏症状发生的关系做详细的记录,通过分析来确定致敏源.一般要注意症状发生前12-24小时内的饮食.
那么皮肤病患者到底能吃些什么呢?
①宜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
②宜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乳类及乳制品;
③凡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烟酰胺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新鲜绿色蔬菜等.
皮肤病与气候的关系
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关系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与研究证明,皮肤病患者的发病及其症状加重或减轻与气候的冷热变化,季节变化,甚至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例如荨麻疹患者有的是遇到寒冷的气候环境发病,皮肤瘙痒起风团样皮疹,到了温暖的气候环境或睡入被窝内,皮疹就消退不痒;有的患者是遇到热的气候环境发病,皮肤瘙痒起风团样皮疹,一到凉爽的气候环境中,皮疹即消退不痒,也有的患者是遇到冷的气候发病,进入温暖的环境则症状减轻,但若继续留在温暖环境中,皮疹却不能完全消退.再如冻疮,每当初冬发病,进"九"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皮疹继续加重,到了春节之后气候逐渐变暖后自愈.结节性红斑发病是每年春末以后.丘疹性麻疹发病是在每年4~9月之间,瘙痒一般在傍晚或睡前加重.夏日皮炎,痱子,脓疱疮病多在夏季发病,冬痒症多在初冬开始发病,过了冬季不治自愈.如皮肤瘙痒病,痒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瘙痒的发作除与气候的冷热有关,与当日24小时的不同时间也有着密切联系,一天之内多在下午,傍晚或晚上睡前较重.气候变化与皮肤病密切相关,但主要还是通过患者自身的体质因素起作用.当患者体质的"寒","热"因素与气候的"寒","热"因素相对应时,皮肤病发生并加重,反之则减轻或消退自愈.
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常见多发皮肤病的时间规律及患者的饮食习惯,自身"寒热",再分析发病时相对应的气候因素,然后确定患者体质的"热","寒热"或"寒"类型,最后针对患者体质因素及症状表现,选用清热解表或燥湿祛寒养阴等纯中药制剂进行内服调整.全部治疗过程都是以消除患者体内致病因素为主,通过促进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和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