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你这情况一般可请临床医生确诊的,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经验证明,这种治疗方法能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一般地说,儿童多动症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使其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你好:
在咨询中,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很好动,总怀疑孩子是“多动症”,看着孩子总是坐不住,静不下心来,心里很担忧.其实在知心老师接触的很多孩子当中,孩子好动其实是很正常.为何出于这样的理论呢?主要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好动,相对以前的孩子来说,明显的活泼和可爱.只要不是太过于多动,一般是正常的,
如何去判断好动的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
根据医学专家研究:一般来说,小儿活泼,好动甚至顽皮,都是孩子的特性.大多以男孩为多,现代不少家长见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作业拖拉,而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到处求医服药.
(一)好动贪玩的孩子有兴趣爱好,但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注意力很集中的.但是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几乎没有兴趣爱好,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几乎不能注意力集中,坐不住,静不下来.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般的孩子都是喜欢看动画片 玩游戏,平时很贪玩的孩子,一看见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就认认真真的观看,大人在旁边干扰他,他还讨厌你,完全的沉入欣赏动画片之中.这说明孩子不是多动症,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几乎无法认真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二)贪玩的儿童做事经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比如回家后先看动画片,然后做作业,虽然他看电视很认真,但只要动画片播完,他还是会有意识想做作业,但有时对学习兴趣的孩子不想做作业,但家长督促,他还是会做作业的.而多动症的孩子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常是冲动式,杂乱的.他们看动画片好动,做作业好动.
(三)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遵守纪律不再胡乱吵闹;比如我曾经接待一位好动孩子的咨询,他的妈妈带他到我的咨询中心,他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加上我又是严肃的男老师,所以他表现的很乖,安静的很,但是后来几天后,他熟悉了这个环境和老师,就调皮了.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在一些陌生和严肃的场合做出越轨的事情来.他到陌生的地方去,不是不会安静下来的.
(四)好玩的孩子喜欢玩耍,好奇心强,头脑灵活,反映快,做事很快速,大家觉得好玩的孩子聪明.但是少数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动作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比如扣纽扣,系鞋带动作缓馒,跑步常摔跤,写字,用剪刀动作慢;顽皮的孩子却没有这些运动缺陷.
好动的孩子由于好动,对于单调的学习没有兴趣,坐不住,静不下心,老师是不喜欢的,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就为孩子感到担忧,毕竟影晌学习,一般的好玩的孩子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但就是老师认为他做小动作,如果改掉这些毛病,学习就大有进步.其实儿童的时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好奇心很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逐渐获得新知识,他们渐渐聪明起来,这也就是说,好动,顽皮是儿童的特点.
愿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1.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
2.临床特点: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4)性格失和或行为障碍:患儿多任性,倔强,情绪易冲动而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在集体生活中不合群,好与人争吵.行为幼稚或怪僻,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往往虽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
3.鉴别诊断:
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但因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
一,症状标准: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二,病程标准: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付反应等引起.
四.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以上是对“儿童多动症”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