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每次来月经小腹都胀痛,冒虚汗,恶心,不想吃东西,大腿面也扯着痛,多次治疗都不见好转
患者性别:
痛经作者:陈凤林痛经概述: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中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腹胀伴随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称痛经。它不是独立的疾病,是很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所以没有包治痛经的药物和技术,必须确诊后因病施治。及早找到原因,及早治疗甚是重要,免得小病发展成大病。痛经分类:传统上按照出现时间分为原发痛经和继发痛经两类,临床意义不大;现在我们按器质性痛经和功能性痛经进行阐述。一、器质性痛经由于解剖病理性改变导致的疾病叫器质性疾病,器质性痛经就是解剖病理性改变引起的痛经,下面我们按照临床发病率来分别阐述:1、子宫腺肌症(或称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特点:子宫腺肌症(或称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常见。痛经特点是:继发痛经,见红(出血期)加重,渐进性加重。疼痛程度依据病变部位有一定差别,子宫腺肌症最重,有些人痛的死去活来,甚至是用度冷丁等强止痛药都没效果;单纯巧克力囊肿(内膜异位的一种)痛经较轻。多伴随深部性交痛,月经量过多,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等。诊断:根据痛经特点,结合阴道四维彩超可以轻易确诊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检查有时可以触及到后穹隆结节,有的也不能。确诊主要依靠腹腔镜。在没有腹腔镜以前,术前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率很低。腺肌症B超图像腺肌症腹腔镜图像治疗:腹腔镜是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减灭盆腔和卵巢异位病灶,切除腺肌症病灶。严重疾病可以多次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视野大,兼诊断和治疗于一身。2、子宫曲度过大子宫屈度是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夹角,正常大于90度,利于经血和分娩。子宫曲度过大是指子宫前屈或后屈角度小于90度,经血流出受阻,导致的阻塞性痛经,特点是月经前一两天重,经量增多时,疼痛减轻或缓解。诊断:原发痛经;动态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现子宫屈度过大,能够排除内异症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多伴随不孕,不及时治疗可以转化成肌腺症。治疗:宫腔镜下部分曲面部分切除术,给经血造个引流通道,效果很好。3、宫腔粘连多次人流刮宫或者宫内感染,导致宫腔粘连。特点是继发痛经,以月经后期为重。伴随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诊断:根据病史,四维彩超和动态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容易明确诊断。治疗:宫腔镜粘连松解后放上生物防粘膜即可。4、其他病变如盆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畸形、盆腔充血综合症,宫内节育器、外女膜闭锁、阴道横膈等引起的痛经要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疾病不同而不同。如子宫畸形主要是宫腹腔镜联合矫形;处女膜闭锁需要手术切开;息肉和肌瘤需要宫腔镜切除等。二、功能性痛经子宫收缩异常。疼痛与子宫肌肉活动增强所导致的子宫张力强和过度痉挛性收缩有关,收缩频率增加,且变为不协调或无节律性的收缩。由于子宫异常收缩增加,使子宫血流量减少,造成子宫缺血导致痛经发生。造成子宫过度收缩的原因有:前列腺素、白三烯、血管加压素、催产素等。痛经特点: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天内)开始。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小时,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重有时轻,卧床休息和热敷可能奏效。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诊断原发性痛经,重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采取完整病史,妇科检查,必要时结合B超、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除外器质性病变。治疗:1、一般治疗: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帮助病人打消顾虑,树立信心。痛经时可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注意经期卫生。可服用一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酚必得等。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需要避孕措施痛经病人。避孕药可抑制内膜生长,降低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芳基哒嗪酮,一般月经来潮,疼痛开始服药2-3天,(有效率60-90%)4、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于经前预防先服用心痛定5-10mg一日3次,服用3-7天,或疼痛时10mg,舌下含服,多数取得良好效果。5、安太疗法:对于严重的功能性痛经可以采取,腹腔镜下骶前神经节切除术,同时了解有无器质疾病存在,效果确切。
温馨提示:
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