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您好!我几年时间都是月经不正常,初潮时一个月月经两次,可后来最近几年月经推后约在7天左右,依次类推下去,并且经量很少,但还是要持续6天左右,后去医院化验检查性激素,第一次在月经干净后第18天抽的血,化验结果显示密乳素偏高,后另一个医生叫去复查,第二次是在月经期第3天抽血化验的,结果显示又是正常的。后来去做了B超,一切正常。只听那位医生说我做B超时应属于排暖期,可显示并没有排暖,暖泡发育不成熟,当时他说我还没有结婚问题不大。最终也没有个结论,不了了知。到底什么时候做的化验才是正确的呢?后来我去吃中药调理,吃药当月月经时间很准,过后又恢复和以前一样了。我很苦恼,他们说这样下去会影响以后的生育问题,我就快结婚了,我很害怕,我该怎么办?应该作何种检查及怎样治疗!望回复为谢!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
这个月本该9月10日来月经的,可现在23号了还没有来,以前从不会拖延那么久的!
问题补充:我的确很想第三次在做个激素检查来确定下是否密乳素正常,我应该什么时间去抽血化验才准确呢?还要做其他什么检查吗?如果检查出密乳素便高的话我能吃秀隐亭吗?以前第一次检查后那医生就给我开了那药,好象那药反映很重,有副作用,我还没结婚,我怕有影响,后来去咨询了另一位医生,他让我别吃那药,
我这样的情况应该吃中药调理还是西药治疗有效呢?谢谢给位医生的耐心指点~
您好,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天一至的,称“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经或错后”或“经迟”。如延后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若偶见一次延期,下次仍然如期来潮者;或青春期初潮后数月内或于更年期月经时有延后,无伴其他征候者,一般不属病征。本病辨证,应从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证候,辨其虚实。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为血寒。量少,色淡黯,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为虚寒。量少,色淡,质稀薄属血虚。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属气滞。 本病治疗原则在于温经养血,活血行滞。属虚属寒者,宜温经养血;属瘀属滞者,宜活血行滞;虚实相兼者,则分别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据在肝、在脾、在肾选用适当方药。【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原则在于温经养血,活血行滞。属虚属寒者,宜温经养血;属瘀属滞者,宜活血行滞;虚实相兼者,则分别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据在肝、在脾、在肾选用适当方药。【辨证施治】 1.血寒 主要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血为寒凝,运行不畅,则经期延后,量少,色黯。寒邪客于脑中,与血相结,故经来有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不外达,故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为寒邪在里之象。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 方中桂心温经散寒,当归养血调经,川芎行血中之气,三药配伍有温经散寒调经的作用;人参益气扶正,助三药宣通阳气而散寒邪;莪术、丹皮活血祛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有温经散寒,益气通阳调经之效。宜于寒邪阻滞胞脉所致的月经后期、经量过少、痛经等证。如经量多,则去莪术等活血祛瘀之品,酌加炮姜、焦艾叶温经止血。如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痛。 2.虚寒 主要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痠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塘。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使气血生化不足,运行无力,故经行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阳虚胞宫失温煦,致小腹隐痛,喜热喜按。阳虚肾气不足,腰府失养,故腰酸无力。膀胱失煦,故小便清长。阳虚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故便清。舌淡,脉沉迟细弱,均为阳虚不能生血行血,血脉不充之象。 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方中四物汤养血调经;黄芪配肉桂补气扶阳,以消阴寒而助气血生化;艾叶、吴茱萸引桂、芪入冲任,温经暖宫;香附疏肝理气调经,使气行血行;续断补肝肾,强腰膝而止腰痛。全方扶阳祛寒,调经暖宫。原治子宫虚寒不孕,今用以治虚寒月经后期。量少、痛经等。 3.血虚 主要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无块,或少腹疗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脉细弱。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如期而满溢,故经期延后,量少。血虚气弱,胞脉失养,运行无力,故少腹痛。血虚不能上荣于头,故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不能养心,放心悸少寐,舌淡。血不充于脉,故脉细弱。 治法:补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为君,气生则血长;山药、甘草补脾气,佐人参以益生化之源;熟地、当归、枸杞滋肝肾,益精血,补肾之真水,乃补血贵在滋水之意。若脾虚不运,食少便溏,去当归,加白术、扁豆、砂仁以增强健脾和胃之力。心悸少寐,加远志、五味子以交通心肾,宁心安神。如血虚阴亏,兼有潮热、盗汗、心烦,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以养阴清虚热。 4.气滞 主要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黯红臧有小块,小腹作胀,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忧思郁怒,以致气机郁结,血为气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肝郁气滞,经脉瘀阻,故小腹、胸胁、乳房胀痛。病因气滞,内无寒热,故舌苔正常。弦为肝脉,肝气郁滞,故脉弦。 治法:理气调经。 方药:乌药汤(《兰室秘藏》)。 方中乌药理气行滞为君;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脾胃滞气为臣;当归养血调经为佐;甘草调和诸药。量少有血块者,加川芍以活血调经。胁痛甚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小腹痛甚者,加吉胡以行气活血止痛。如气郁化火,除以上主证处,兼量多、色红,心烦,舌红苔薄,脉弦数者,加丹皮凉血清热。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