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在用别嘌醇的患者中,有2%~4%的人出现皮肤、黏膜药物疹。药疹形式多样,有斑丘疹、荨麻疹、疱疹、固定性药疹及黏膜溃疡等。药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它的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无显著关系,但大剂量用药者,药疹常较重。药疹的发生时间也不尽相同,短者用药后2~3天,长者数月后才出现。发生药疹的病人要立即停药,更换其他降尿酸药物。较轻药疹停药后很快消失;药疹较重者停药后需要对症治疗。肝脏损害:笔者发现,在用别嘌醇的病人中转氨酶及转肽酶升高者约占5%~10%,但发生真正药物性肝损害者极少,多数患者转氨酶增高是其他病因引起的。这些疾病有:①痛风肝脏损害,除转氨酶升高外,肝脏活检发现,患者肝间质炎症,肝细胞混浊水肿,中心小叶脂肪浸润、沉积,周围毛细血管胶原化等。②肥胖痛风者多,大量饮酒者多,这些人多有脂肪肝,脂肪肝常是痛风患者转氨酶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③痛风同时兼有慢性肝炎等病者也并非少见,这些肝病也是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所以痛风患者服别嘌醇后转氨酶增高时,在停服别嘌醇一月后复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正常或明显降低,说明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药物所致,应更换降尿酸药;如停药后转氨酶并不下降,可能肝功能改变与本药并无关联,应另找原因。血细胞减少:在我院诊治的一千多例服别嘌醇的痛风病人中,血液中单项白血球减少者占3%左右,远低于国外报道的9%~15%,这可能是与我院病人用药量小有关;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不足0.9%,而且都发生在院外用药量每天超过600mg的病人,这些病人在停药后1~3月,血细胞全部恢复正常。其后有5例又重新接受小剂量(每日200mg)别嘌醇治疗,均未再出现血细胞减少,证明该药的骨髓抑制与用药剂量有一定关系。其他不良反应:有人报告,因为别嘌醇可阻止黄嘌呤转为尿酸,使尿中黄嘌呤浓度增加,黄嘌呤在酸性尿中溶解度很低,所以长期接受别嘌醇治疗,可致黄嘌呤肾石症和肾功能不全。另外,还有嘌呤醇可诱发脉管炎的报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