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儿科小儿内科新生儿内科 → 小朋友争玩具的时候,用嘴咬别人,有时候好象是无意识

小朋友争玩具的时候,用嘴咬别人,有时候好象是无意识

保密 | 0个月 2008-01-07 08:21:15 2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我儿子现在一岁四个月,近一个多星期发现他,在和别的小朋友的争玩具的时候,用嘴咬别人,有时候好象是无意识的咬人,请问我该怎么办呀?

医生回复区

徐耸
徐耸 锦州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小儿鼾症,成 帮助网友:20527称赞:1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8-01-07 08:25:00 我要投诉

      是宝宝的习惯或者是自我保护没有关系的家长注意适当纠正就可以了额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如有疑问请再次提问.网站全体工作人员祝您身体健康!!
      

单宗春
单宗春 医师 擅长: 中医治疗各科杂病,中医养生,婴幼儿腹泻,婴儿疹,小 帮助网友:14425称赞:138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8-01-07 08:26:58 我要投诉

      你好对于宝宝的“暴力”,父母要善加理解.宝宝之间常常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起来.当你听到宝宝委屈地说“妈妈,他打我”时,“受害者”的妈妈和“施暴者”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他们常对自己的宝宝说:“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不幸的是,这种方法通常不起作用.假如丁丁打了乐乐,而乐乐也回击了他,结果常常是丁丁并不会就此住手,他还会再打乐乐,那么两个宝宝之间的恶战就会愈演愈烈.乐乐的妈妈应该这样对乐乐说:“别让丁丁打你,把他的手抓住,推开他,或者离他远一点.”或者这样对乐乐说:“你告诉丁丁,你不喜欢打架,别的小朋友也不喜欢打架,再打架谁也不和他玩了.”当然,这个方法并不总能奏效,但它可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不赞成他们互相攻击,而且互相攻击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丁丁的父母则要分析丁丁的这种行为是偶尔的,还是经常的.宝宝们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常会从友好变成攻击,从善良变成残酷.如果打别人是宝宝偶然发生的行为,那么父母就应当弄清事情的原委,并承认隐藏在宝宝攻击行为之后的情感(常常是因为气愤).如果宝宝的攻击行为是经常的,那么父母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经常打宝宝,打宝宝实际上就是为宝宝演示攻击行为.另外,当宝宝偶然出现攻击行为时,自己是否及时阻止了,如果父母默许了,那么他就倾向于经常出现这种行为.因此,人们常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是很有道理的.而有些宝宝有时会突然咬住妈妈的肩膀或胳膊不松口,咬得妈妈好痛,这是怎么回事?宝宝半岁以后,乳牙开始萌出,他经常喜欢咬一些固体食物来磨牙,并形成咬物的习惯.同时,宝宝的情感逐渐发展,依恋家里的亲人,离不开母亲.有的婴儿情绪变化大,容易冲动,又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常常是行为表现特殊,比如遇到不高兴、不满足的时候,他可能会趴在妈妈的怀里,咬住妈妈的胳膊不松口,而高兴的时候,他也可能对亲爱的妈妈咬上一口.如果两岁以后的小儿再咬人,则是人为发泄愤怒的方式了.因此,对小婴儿的咬人习惯不必大惊小怪.尽量给宝宝提供愉快的环境,这对他们以后的情绪发育极有好处.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呵护备至,孩子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往往容易被大人放大,矛盾也容易升级.其实,当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如何教育孩子“化干戈为玉帛”,借机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言语不和用拳头说话的现象难免发生,不必大惊小怪.关键问题是,当矛盾出现后,家长应该有怎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家长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我们提倡家长做个“灭火器”,对孩子的“公关危机”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打架之后往往情绪波动很大,一方面缘于委屈,要寻找支撑;另一方面则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借口,逃避大人的责难,因此对事件的表述可能与事实有一定的出入.这时,家长特别需要冷静,弄清前因后果,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切不可盛怒之下责怪孩子“出手不够狠”,更不能自己冲锋陷阵替孩子“打回来”,这样肯定会助长孩子畸形性格的养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但当孩子受委屈时,更应该从着眼于培养孩子遵纪守法、宽容大度、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不妨先让孩子从怨气中解脱出来,然后多从自身找原因,教会孩子处理类似的矛盾.摆事实、讲道理,用纯净的心灵、高尚的行为感染人,这样才是好孩子!小孩子打架不记仇,多为孩子间和谐关系的持续发展考虑,即使吃点小亏又何妨?先给自己“灭火”,再给孩子“灭火”,这样就能使和善之气上升.应该看到,磕磕绊绊是孩子成长中的小插曲,处理好它,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2.大事化小本来小孩子间打架就是不对的.也是难免的.家长要教会孩子的是宽容和正当保护自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他们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孩子之间的争斗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对于喜欢打架、骂人的孩子,分析原因,针对教育很重要.孩子为什么爱打人,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入手:1、2岁多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2、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不能用语言正确处理和小朋友的问题,也易发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现象.3、还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或者把打人当作好玩,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轻重.比如亲小朋友的时候像是在咬人,搂着小朋友的时候像在摔跤,弄疼了被亲被咬的小朋友,那两个人就打起来了.4、父母过分溺爱造成孩子非常任性.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发生意见有分歧,他不会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选择了打架或骂人的方式.5、此外,有少数父母本身举止不文明,双方爱吵架,甚至打架,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父母不必为孩子之间的争吵而烦恼:有些父母常为自己的孩子经常“惹是生非”而烦恼.其实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冲突是不需要成人的干预,很快就会过去的.所以常常在幼儿园或是孩子玩耍的场所都能够看到,两个刚刚打过架的孩子很快又在一起玩.因此,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时,任何一方父母,都应先让孩子分开,然后让争执的双方陈述一下理由,再根据情况耐心地和他们讲清道理,并尽量做到让孩子握手言好.如果有些一时搞不清、解不开的问题,父母也无须去弄个“水落石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争吵,一般都是非原则性的.孩子在玩中发生矛盾,争吵打闹;同时程中相互协调,重归于好.生活告诉我们:争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争斗也是一种锻炼.孩子正是在打打闹闹中学会评判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学会全面考虑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人相处,逐步完善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和性格.外国专家为我们提供的一些建议:其实当你在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争端的时候,就是教给了他很重要的社交技巧,孩子将会从这样的技巧中终生获益.1、教会孩子保持冷静.孩子4岁的时候,你就可以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了,比如背诵一首诗,或者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帮助孩子找到最能让他平静下来的方法.2、明确问题.询问孩子他和朋友为什么打架,然后听孩子讲述情况,先不要提供建议,给孩子机会发泄情绪.3、事先想想解决办法.建议孩子想出几个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孩子的想法不作评价,不要说“不行,这样做不好”.4、检查结果.让孩子好好思考他的每个想法,问问他如果他尝试其中一种办法可能会发生什么.5、选择一个解决办法进行尝试.让孩子尝试他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保证孩子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他还可以尝试别的办法.应对孩子打架,外国父母为您支招:A、尝试用贴纸作为奖励我的孩子2岁半,为了让她知道与人分享的重要,我们在女儿房间的墙上放了一个贴纸表格.只要女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她的玩具,而且不从别的孩子手里抢玩具,我们就在表格上贴一张贴纸.这种小小的奖励真的很有用.B、用音乐来使孩子们的打架停止用音乐来使孩子们冷静下来,或者让孩子和朋友的打架停下来10分有用.这样每个人都用跳舞来打消他们的坏心情,而且这样做也能帮助我好好问问孩子们,他们希望彼此如何补偿自己.有时候,两个孩子会希望对方向自己说“对不起”.我会让一个孩子做另一个孩子要求他做的事,要不了多一会儿,他们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C、事先考虑清楚规则什么时候有小朋友来我们家玩,我都会事先让我4岁的儿子决定哪些玩具他不愿意让别人玩,可以先把这些玩具收起来,这样他明白,其他的玩具他就要和朋友一起玩.然后,小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我会告诉两个男孩子不许打架或者推搡,不许互相取笑或者骂人.D、和爸爸妈妈练习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不多,所以让他学会和别人分享东西很困难,为相关链接:看看好网的专家怎么说: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做好准备,和儿子玩的时候,我们集中让他练习和爸爸妈妈分享他的玩具.E、不要强迫孩子一个朋友有个和我儿子一般大的男孩.朋友的孩子身体非常强壮,而且有很强的进攻性.有一次,两个孩子一起玩,最后朋友的孩子咬了我儿子,我意识到最好还是把两个孩子分开.我和我的这个朋友仍然是朋友,但是我们接受了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朋友这样的事实.等孩子们再长大点,我们会再试着让两个孩子在一起.拳王泰森曾表示过,此生唯一的错事就是学会了“打架”.泰森是专业“打架”的,或许觉得累了.可是,我们这些业余“打架”的,还真得好好学学.有人说,美国人打架,先推对方两步;中国人打架,自己先退两步.“打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无论是先发制人,还是以退为进,要打,就得打出水平,打出美感,这可是一门儿艺术.君子的本色是,要打人,3年不晚.挨打时,要屹立不动,即使身体动摇,意志也不能动摇.小时候打架,父母总说:“爱打架的不是好孩子,有事报告老师,老师会做出公平裁决.”孩子们信任老师,就像父母们信任法官一样.然而,美国的孩子,他们的长辈则告诉他们:“挨打了?Fightback(打回去)!”遇到孩子打架,美国人会站在一旁袖手旁观;法国人会立即把揪在一起的孩子分开,教他们用嘴吵就好,不要动手;而中国人看到孩子打架,多半会劝告:“不要打,也不要吵,有话好好说.以和为贵,别伤了和气,双方都忍一忍,退一步”.和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谈起这两种观念,他说:“不打架,是中国文化强调和谐避免冲突,牺牲一己一时的利害,求得整个社会的稳定.人性善为其理念.Fightback,是基于保护个人利益的观念,人人争得自己权益,社会自然平等公道.基于人性恶的观念.”这是东西方人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就像对“离婚”的看法,“离”与“不离”,东西方人的理由都是“为了孩子”.东方人的“不离”,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西方人的,“离”,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没有父母纷争打闹的环境.至于这两种做法的优劣得失,却是众说纷纭,即使是婚姻学家,也莫衷一是,这里按下不表,咱们回到“打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打架,父母老师应是旁观者而非仲裁者.孩子在揪打的过程中,不仅能渐渐地适应团体活动,而且还能感觉到被打的疼痛,以及发现如何才能增进朋友间的感情,所谓不打不相识嘛.打架可以提供孩子很多学习的机会.被欺负的孩子,会想方设法求取致胜之道.以前小的时候,或家里有长兄,或玩伴中有“孩子王”在你受欺负的时候会替你出头,而在美国的ABC多半得靠自己打码头.有心理学家说:“打架能增长个体挨打的直接经验,理解拳头和口头表达的不同效果,使受教育者在打与被打的反复操练中,获得暴力和侮辱的有机联结.”
      

快速问医生下载
疾病知识 健康视频 疾病知识 健康视频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保妇康栓

保妇康栓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说明书]

云南白药胶囊

云南白药胶囊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