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名“白口糊”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主要发生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长期或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婴幼儿.也可经消毒不严被污染的食具如奶瓶,奶头感染而得病.鹅口疮表现为口腔粘膜附着一片片白色乳凝状物,可见于颊粘膜,舌面及上腭等处,有时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强行揩去,容易出血.如病变累及食道,气管,支气管,肺泡时,会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鹅口疮的局部处理基本与口腔炎相似,外涂制霉菌素或冰硼散.也可服清热解毒中草药.
<P>小儿鹅口疮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BR><BR>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P>
<P><BR>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BR><BR>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P>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