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妊娠糖尿病,产后4月去复查2小时餐后血糖8.4怎么办,每天坚持锻炼有希望恢复吗
指导意见:
分期
依据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年龄、病程以及是否存在血管并发症等进行分期(white分类法),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A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B级:显性糖尿病,20岁以后发病,病程<10年。
C级:发病年龄10~19岁,或病程达10~19年。
D级:10岁前发病,或病程≥20年,或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
F级:糖尿病性。肾病。
R级: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
H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级:有肾移植史。
治疗
1.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的条件
(1)糖尿病患者于妊娠前应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D、F、R级糖尿病一旦妊娠,对母儿危险均较大,不宜妊娠。
(2)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者,可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妊娠。
(3)从孕前开始,在内科医师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值。
2.糖代谢异常孕妇的治疗
(1)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标准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5.8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6.7mmol/L。
(2)饮食治疗饮食控制很重要。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3)药物治疗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4)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在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并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主张应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O.1U/(kg·h)静滴。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13.9mmol/L,应将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血糖≤13.9mmo1/L,开始将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
3.孕期母儿监护
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一般妊娠20周时胰岛素需要量开始增加,需及时进行调整。每月测定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注意血压、水肿、尿蛋白情况。注意对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胎儿胎盘功能等监测,必要时及早住院。
4.分娩时机
原则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状况良好,应等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应及早抽取羊水,并注人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胎肺成熟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5.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对糖尿病病程>10年,伴有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重度子痫前期、有死胎史的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6.分娩期处理
(1)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胎儿监护。
(2)阴道分娩,临产时情绪紧张及疼痛可使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对母儿均十分重要。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中一般应停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加正规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得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应在12小时内结束分娩,产程过长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危险。
(3)剖宫产,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精蛋白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一般在早上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术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4)产后处理,产褥期胎盘排出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迅速减少,大部分GDM患者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仅少数患者仍需胰岛素治疗。
(5)新生儿出生时处理,新生儿出生时应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哺乳开始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
病情分析:
餐后的两小时血糖最高不能超过11.1,而您的血糖餐后是9.4,并不超过最高值,所以不能认为是糖尿病的
指导意见:
偶然的测一次血糖应该不能下诊断的,可以再次复查一下,明确血糖水平。当然,也要注意避免吃含糖过多的食物。
病情分析:
你的情况是妊娠糖尿病,目前餐后血糖偏高。孕妇的理想血糖,空腹血糖3.3-5.1,糖负荷以后1小时3.3-7.8,2小时3.3-6.7。
指导意见:
建议首先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如控制饮食摄入量,荤素搭配,总量控制,吃少点吃好点,不要吃甜食,控制每天的热卡摄入,适当运动散步,定期复查,暂时不用药,如果血糖明显高,可以使用胰岛素控制治疗。
以上是对“我妊娠糖尿病,产后4月去复查2小时餐后血糖8”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