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腹部上角疼痛称之为“运动性腹痛”.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一,肝脾淤血
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肝脾被膜的张力,使被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因而产生肝脾的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胀痛或牵扯性痛.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心脏血管系统的血液动力障碍,肝运动能力障碍及肝脏功能因剧烈运动而减弱有关.如准备活动不充分,一开始运动就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以至内脏器官承受不了过分的负荷.另外,剧烈运动时的呼吸急促而表浅或膈肌活动的紊乱,造成胸内压的升高,迫使下腔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
二,呼吸肌痉挛或活动紊乱
其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中未注意呼吸节奏与动作的协调,未注意加深呼吸,以至呼吸肌活动紊乱,呼吸急促而表浅.呼吸肌的收缩不协调,过于频繁,过度紧张与劳累,导致呼吸肌发生痉挛或细微损伤.另外,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速度和强度增加过快,心肺功能赶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以至呼吸肌缺氧,发生呼吸肌痉挛,这些都会加剧疼痛的感觉.
三,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
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剧烈的运动使胃肠道缺血,缺氧或淤血,或因受各种刺激因素而致.如饭后过早参加体育运动,运动前吃了易产生气体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薯类,韭菜,牛肉等)都能引起疼痛.
所以,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缺乏锻炼或训练水平低,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身体情况不佳,劳累,精神紧张,呼吸与动作间的节奏配合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运动速度和强度加得过快或太突然等原因造成的.
这种内脏器官跟不上运动器官活动需要的不协调现象,生理学上称之为"极点"现象.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腹痛,应该减慢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来说,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这种内脏器官与运动器官在新的水平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协调现象,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呼吸”.如果仍然无效或疼痛反见加重,则应停止运动,点掐或针刺穴位,进行腹部热敷,口服解疼药片等.如仍无效,则需请医生诊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