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昨晚半夜脚趾疼痛醒,大脚趾处红肿,妈妈说我这像痛风,真的很疼,像被动物咬了一口,为什么痛风总是最先在大脚趾处发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为什么痛风总是最先在大脚趾处发作?
据相关实验测定,在37℃的生理盐水中,尿酸钠的溶解度为416μmol/L,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值420μmol/L非常接近。人的体液中除了生理盐水还有很多其它物质,这就使得不同部位体液对尿酸钠的溶解度也不同。人体正常体温37℃指的是核心温度,在躯干以外的部位,温度就要低于这个核心值。比如,正常膝关节滑液的温度只有32℃,而在离心脏最远、皮肤最薄的脚趾处,温度就更低,尿酸钠的溶解度也随之下降,此时最容易析出结晶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身体末端小关节的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较差,皮肤湿度较躯干部位低,血尿酸非常容易沉积并析出尿酸盐结晶。相反,躯干部的关节如髋、骶、脊柱、胸肋等关节,局部都有肌肉及较多的脂肪组织包围,温度比末端四肢的小关节高,血管也很丰富,血液循环较末端关节好,局部PH值不低,血尿酸不易沉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的机会就少。
此处属于身体的小关节,日常走路、运动等活动比较多,承受压力大,最容易受到损伤,而尿酸在受损处更容易沉积,这也是引起痛风发作的一个诱因。
还有一个结晶析出必备的重要条件,那就是晶核的存在。没有晶核,即便浓度超过溶解度,结晶也不易析出。而晶核存在,即便浓度低于溶解度也可以析出。至于晶核的形成,可能是活动引起的微,也有可能是其它我们尚未发现的原因,但这确实是一个考量因素。
病情分析:
你好,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指导意见:
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处的尿酸钠溶解度低。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处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沉淀尿酸盐结晶。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处日常活动比较多,容易受到损伤,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导致痛风容易在大脚趾处发作。
病情分析:
你好说的情况是属于痛风的表现,主要尿酸嘌呤升高导致,
指导意见:
建议先去医院检查尿酸有多高,再针对性服用药物,平时不要吃海鲜,豆制品,啤酒等食物。
以上是对“为什么痛风总是最先在大脚趾处发作?”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