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也有早在童年期发病者。儿童期强迫症中,男孩的患病率约为女孩的3倍。病因过去大多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广泛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提示本病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一、遗传。二、生化。三、解剖。四、生理。五、心理。症状临床表现: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作或行为;可以一种为主,或几种兼而有之。一、强迫观念。(一)强迫思想: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1、强迫怀疑:2、强迫性穷思竭虑:3、强迫联想:4、强迫回忆:5、强迫情绪:6、强迫意向:(二)强迫动作和行为。往往是作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顺应行为。1、强迫检查。2、强迫询问。3、强迫清洗。4.强迫性仪式动作。5.强迫性迟缓。检查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之感到苦恼,试图加以排除或对抗,或迫切要求治疗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慢性病例,患者在试图摆脱强迫症状失败之后,形成了适应于其病态心理的行为方式,对其强迫症状不再感到苦恼,转而坚持保留其病态行为,不再要求治疗。治疗一、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具有5—HT重摄取阻滞作用的药物,以氯丙咪嗪最常用。1、氯丙咪嗪:2、氟西汀:3、其他抗抑郁剂:如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用于治疗强迫症。4、苯二氮卓类:二、心理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患者了解其疾病的性质,指导患者把注意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2、行为疗法。主要采用暴露疗法和反应防止法。暴露疗法的目的在于减轻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而反应防止技术则目的在于减少仪式动作和强迫思维出现的频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合并使用,往往可以取得较佳效果。3、精神分析。对部分强迫患者有效。三、精神外科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