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治疗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卧床休息,隔离40天。避免劳累、肌注及手术等刺激。肌肉痉挛疼痛可用热敷或口服镇痛剂,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及维生素C,可减轻神经组织水肿。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有减轻病情的作用。早期应用α干扰素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作用。瘫痪期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可以用地巴唑有兴奋脊髓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加兰他敏能促进神经传导,维生素B12能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呼吸肌麻痹者及早使用呼吸机,吞咽困难者用鼻饲保证营养,继发细菌感染者选用适宜抗生素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尽早开始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也可采用针灸、按摩及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严重肢体畸形可行手术矫正。
温馨提示: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O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