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方法首先遵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待病人进入昏睡状态后,方可开始物理降温。为增强冬眠效果,减轻御寒反应,可酌情使用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头部戴冰帽或在身体的主干动脉表浅部放置冰袋,此外,还可采用降低室温、减少被盖、体表覆盖冰毯或冰水浴巾等。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2~34℃、腋温31~33℃较为理想。注意事项1、体温过低易诱发心率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等并发症,体温高于35℃则疗效不佳。2、在冬眠降温期间,不宜翻身和移动身体,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4、冬眠低温疗法一般进行3~5日,停止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让其自然复温。
温馨提示:
平时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外伤。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