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疗法是一种通过降低体温来保护大脑免受损伤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轻度低温(体温32-34℃)治疗被证实是有效的脑保护措施。低温疗法可以采用全身降温和头部局部降温两种方式,其中全身降温效果较为确切。常用的降温措施包括使用降温毯放置在患者身体的上面、下面和冰盐水鼻胃灌洗。一旦直肠温度达到33℃,通过降温毯恒温器的调整,保持患者的体温在32-34℃,并维持12-24小时。需要注意,32℃以下低温在临床上可带来许多严重并发症,如诱发室颤等,应尽量避免温度低于32℃。
在低温疗法期间,需要加强心电、Sa0₂、血压和呼吸监测,使MAP维持在90-llOmmHg。复温要慢,速度过快对颅内压增高者非常有害,应该用10-12小时以上时间逐渐完成。低温疗法时需要注意防治心律失常、出血倾向、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低温期休克和复温时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低温疗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