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怎么治疗
- 1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怎么治疗?
- 问:问题描述: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 答:
- 朱月永主任医师: 我们说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以防止恶化,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各种辛辣刺激的东西都要少吃,可以服用胃复春片。
查看详情>>
-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如何治疗?
- 问:主要症状:饭吃完以后,还是嗳气.饭量吃不多.不好消化,便秘.发病时间:2009年6月起化验检查结果:(胃窦)粘膜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主服:1,奥替溴铵片 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效果:不明显,人日渐消瘦.所以想问下医师该如何治疗,谢谢~
- 答:
- 聂里红副主任医师: 你好 这位朋友 慢性胃炎伴有轻度肠化生 和消化不良建议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 不吃心理刺激的食物 1 一般的胃炎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现在有肠化生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可以服用阿莫西林2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你现在正在用的就是3 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如吗丁啉 西沙比利4 多吃富含维生素 B12 V c Ve 的食物 必要时药物补充5 如果出现失眠和焦虑 建议心理科治疗6 定期复查 肠化生看有没有发展
查看详情>>
- 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化(+)怎么治疗
- 问:问题描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化(+)
- 答:
- 于彦芳医师: 你好!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只要好好治疗还会痊愈.但是发展成重度萎缩重度肠化治疗就会困难得多,癌变的几率会增加.所以,要抓紧时间治疗,防止加重.中药治疗效果不错,西药没有很恰当的药可用.有问题可继续向我咨询.于彦芳主任
- 杜雨锡主治医师: 你好莫须有警惕恶变,建议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
查看详情>>
- 4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轻度异型增生怎样治
- 问:病情描述:2013年3月胃镜检查结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轻度异性增生;炎症++萎缩++肠化++异性增生+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在此之前未治疗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今后如何治疗?需注意些什么?
- 答:
- 李贞娟副主任医师: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轻度异性增生,目前西药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只能减轻症状,可以选择服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轻症状,还可以逆转轻度粘膜萎缩。
查看详情>>
- 5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如何治疗
- 问:病情描述:B超单显示:肝大小正常范围,外形正常,包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增高细密,远场衰减不清,。血管网络不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正常范围。肝内无回声约2.1*1.4cm。胆囊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壁欠光滑,壁上探及强光点多枚伴慧尾,腔内透声可。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胰腺大小正常范围,外形规则,内部回声尚均匀,主胰管未见扩张。脾外形规则,大小正常,轮廓光整,脾实质回声均匀细腻。双肾大小正常范围,形态正常,包膜完整,肾实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回声;集合系统未见明显分离。另外,胃镜检查如下:食管通过顺利,粘膜大致正常,低位倒转,贲门、胃底无异常。胃体黏膜轻度充血渗出。胃角、胃窦粘膜呈颗粒状改变,粘膜血管纹理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未见溃疡、出血点及息肉样病变。幽门口圆,收缩可,无返流。十二指肠球部无异常。病理诊断为:(胃窦)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活动性)伴中度肠化。幽门螺杆菌阴性。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任何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病情如何,需要做什么治疗
- 答:
- 徐达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建议您服用西药治疗注意饮食避免酸甜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指导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建议你定期复查胃镜,排除癌变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慢性胃病治疗原则“三分治七分养”指导意见:饮食原则: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营养均衡多样(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适量脂肪及多种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避免高盐、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愉快心情进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祝您健康!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建议吃一些保济丸、防风通圣丸、果导片、润肠丸等治疗指导意见:建议需注意饮食、生活要有规律,忌烟过硬、过甜、过冷以及腌制、油炸食品。建议还是去医院先检查一下吧。
查看详情>>
- 6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怎么治疗
- 问:现年42岁,女,开始胃痛一年多,后来剧痛,胃镜检查是胃窦部溃疡,治疗半年后,检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活检检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吃了一段时间时间药,现在不痛了,但人一直越来越瘦啊,请问怎么治疗呢最近她感觉胃胀口酸,不舒服,人乏没有精神,怎么治疗,应该吃那些药啊
- 答:
- 陈奎主治医师: 在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维生素C,E可以吃!中药或许有调理作用,中药的是定期复查胃镜,每3个月或者半年复查胃镜,如果发展成不典型增生就该手术了
查看详情>>
- 7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有何好的方法治愈,北京最
- 问:BR>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上星期胃镜检查的结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中度)表浅糜烂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近半年来胃痛加剧服药不见好转目前一般情况:饭后和半夜时胃痛加剧病史:20多年的老胃病一直胃痛,2004年胃镜检查为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以前经常吃雷呢替叮,服后有所缓解但近半年疗效不明显辅助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为阳性其它:排便不成形,长期腹泻
- 答:
- 唐琴琴副主任护师: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建议口服奥美拉唑和果胶铋,痢特灵,阿莫西林四联进行杀菌治疗,一般服药一个星期就可以,停药后一个月再行碳呼气试验复查,平时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生冷刺激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
- 李先鹏副主任医师: 指导意见:首先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发病高危因素之一,所以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正规治疗,彻底清除体内幽门螺杆菌。
治疗方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饭前服,一日2次;克拉霉素胶囊0.5g饭后服,一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g饭后服,一日2次。连续服14天,停药4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消毒餐具及更换牙刷。
- 张秋菊医师: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病因病机
西医认识
病因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病理
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认识
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
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劳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
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症状辨证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般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尤其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明显疼痛、嘈杂、灼热等,严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医书籍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
本人经多年探索,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合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
中医治疗
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
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实10-12g黄连10-20g生姜6g半夏10g
厚朴10-15g人参10-20g炙甘草6g
白术10-15g茯苓10g麦芽15g
一付药煎2次,冷水或开水下药都可,头火煎开后再煎30分钟左右清出,二火煎开后再煎20分钟左右清出,2次兑上,早晚各半温服,戒生冷及不易消化饮食。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明显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
保健常识
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保持心情舒畅,以免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
病历举例
张学伍,男,35岁,因胃脘胀痛,嘈杂于2003年3月8日就诊。
自述患慢性胃炎10余年,时轻时重,这次复发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明显,食后加重,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秘结,疲乏气短。
胃镜提示:胃体部粘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
查:患者消瘦,面色无华。中上腹压痛。
舌苔厚稍黄,脉沉稍弦。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
中医辨证:脾虚积滞、胃气上逆。
中医治疗:健脾消积,和胃降逆。
处方:
枳实(肤炒)12g黄连(吴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朴(姜炙)10g人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
炒麦芽15g苏梗12g黄芩8g瓜蒌12g陈皮10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嘱:戒烟酒,忌辛辣。
二诊: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胀痛减轻,食欲好转。
原方加砂仁8g,减黄连4g,连服18剂。
三诊: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胀痛、嘈杂嗳气基本消失,恶心消失,精神食纳好转。
原方增减服2月余,诸症消失,精神食纳转佳。
随访2年正常。
许红容,男,46岁,内蒙古乌海市人,5005年8月8日,因慢性胃炎、胆囊炎复发,胃脘胀痛网上述诊。
患者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反复发作12年,时轻时重。本次1月前复发,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现觉胃脘灼热,胀痛明显,痛及胸胁,伴厌食恶心,嘈杂嗳气,心烦头昏,便秘尿黄,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而黄。
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合并肝胆湿热。
中医治疗:疏肝和胃,清利湿热。
以枳实消痞合柴胡疏肝散为主:
枳实(肤炒)12g黄连10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朴(姜炙)10g党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
茯苓10g炒麦芽15g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
川芎8g香附15g黄芩10g瓜蒌12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嘱:戒烟酒,忌辛辣。
二诊,2005年8月15日,诸症减轻,胃脘灼热及心烦头昏基本消失,口苦基本消失,食纳较前好转。
原方去黄芩,照原法再服6剂。
三诊:2005年8月22日,胸胁疼痛、嗳气、嘈杂及恶心消失,口苦消失。胃脘胀痛大减,饮食转佳。
枳实消痞精选,部分浓缩,加工散剂900g,每次10g,每日2次,间断服用近2月,诸症消失。
电话随访:至今正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