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有呕血、黑便、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及血象变化等。
1. 呕血:若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常表现为呕血。当出血量较少、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呕出物呈咖啡渣样;若出血量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呕出物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2.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肠道消化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且质软富有光泽,宛如柏油,故又称柏油样便。
3. 便血:下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多从肛门排出,颜色鲜红,若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呈暗红色。
4.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当出血量较大、速度较快时,可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头晕、乏力、心慌、出汗、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5. 贫血及血象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随后逐渐下降。白细胞计数在出血后2-5小时可轻度升高。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若有消化道疾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上述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