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病是一组侵犯脊柱、外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多种表现且治疗方法多样。
一、脊柱关节病的表现:
1. 炎性腰背痛:是常见症状,疼痛特点为隐匿起病、持续3个月以上,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常伴有晨僵。
2. 外周关节炎:多累及下肢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呈非对称性、寡关节分布,部分患者可出现肌腱附着点炎,表现为足跟、足底、膝关节周围等部位疼痛、压痛。
3. 关节外表现:眼部受累可出现葡萄膜炎、结膜炎;皮肤黏膜受累可出现口腔溃疡、银屑病样皮疹;肠道受累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炎症性肠病表现。
2.脊柱关节病的治疗:
1. 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外伤,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2.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病情较重或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不佳者,可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生物制剂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有较好效果,适用于病情活动且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局部关节腔注射或短期口服,缓解急性炎症。
3. 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出现严重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
脊柱关节病患者应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