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恶心与呕吐较为常见,胃部受到炎症刺激引发强烈收缩从而出现此类现象。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脐周,这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腹泻频繁,大便多为稀水样便,严重时一天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因为胃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且吸收功能受影响。发热程度不一,部分患者体温可高达 38℃甚至更高,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还可能伴有乏力、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脱水表现为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等,电解质紊乱会引起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
2.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一般治疗方面,患病期间需暂时禁食 4 - 6 小时,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之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等,同时要多补充水分,预防脱水。药物治疗上,若是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腹痛明显者,可使用山莨菪碱等解痉止痛药物;腹泻严重时,可服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伴有恶心、呕吐,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
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饮食恢复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过早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胃肠负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脱水、高热不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