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和乙肝在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面存在不同。
1. 病原体:艾滋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乙肝由乙肝病毒HBV引发,主要侵犯肝脏细胞,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 。
2. 传播途径:艾滋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乙肝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传播 。不过乙肝相对艾滋,在日常生活中如共用餐具、拥抱等一般接触通常不会传播。
3. 症状表现:艾滋感染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随后进入无症状期,最终发展到艾滋病期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相关症状;乙肝感染后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常见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黄疸加深、腹水等。
4. 治疗方法:艾滋目前无法完全治愈,治疗主要是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乙肝部分患者可以临床治愈,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等。
5. 预防措施:预防艾滋要做到洁身自好、避免不安全注射、采取母婴阻断措施等;预防乙肝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如不规范医疗操作、不安全的性行为等。
无论是艾滋还是乙肝,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