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证出现尿频或尿失禁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盆底肌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1.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颤证主要是因脑髓失充,筋脉失养而致肢体颤动、摇晃。当病情发展,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会影响到排尿中枢的正常调控。大脑对膀胱的控制能力下降,使得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出现尿频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尿失禁。
2. 盆底肌功能障碍:颤证患者身体的不自主震颤,会长期影响到盆底肌肉。导致盆底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或松弛状态,失去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这样一来,对尿道的支撑和控制作用减弱,无法有效约束尿液,进而引发尿频或者尿失禁。
3. 药物副作用:治疗颤证的一些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某些药物在调节神经功能的同时,会干扰体内的神经递质平衡,影响膀胱和尿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可能影响到支配膀胱的神经信号传递,使得膀胱功能失调,出现尿频、尿失禁等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中,颤证患者若出现尿频或尿失禁,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身体机能。并且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