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容易引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包括眼轴增长、玻璃体变性、视网膜变性、外力作用等。
1. 眼轴增长:高度近视患者眼轴会显著延长,眼球壁被拉长变薄,视网膜也随之被拉伸。就如同一张弹性有限的布被不断拉扯,视网膜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变得脆弱,增加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2. 玻璃体变性:随着年龄增长和近视度数加深,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液化。原本均匀的玻璃体出现腔隙,对视网膜的支撑作用减弱,容易导致视网膜在薄弱处出现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落。
3. 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周边部常出现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等。这些变性区域视网膜组织薄弱,在受到轻微外力或眼内压力变化时,就可能出现裂孔,使得视网膜下液积聚,造成视网膜脱落。
4. 外力作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本身就较为脆弱,若头部受到剧烈撞击、眼部受到外伤,或者进行剧烈运动如跳水、蹦极等,瞬间的冲击力会使眼球内压力改变,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日常生活中,高度近视人群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受到外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的病变并采取措施。一旦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闪光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