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烧抽搐常见原因有感染、热性惊厥、脑部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 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是常见原因。当感染导致体温急剧上升时,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高热刺激,引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从而出现抽搐症状。比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初期,体温快速升高就可能诱发。
2. 热性惊厥:这在小儿时期较为多见,通常发生在发热早期体温快速上升阶段。有一定遗传倾向,多在6个月到5岁小儿中出现,惊厥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发作后孩子意识大多能较快恢复。
3. 脑部疾病:像脑炎、脑膜炎等脑部炎症,会直接损伤脑组织,影响神经功能,导致惊厥发作。除了抽搐,还常伴有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
4. 电解质紊乱: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可导致小儿体内电解质失衡,如低钙、低钠等。电解质异常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进而引发抽搐。
5. 遗传代谢性疾病:这类情况相对罕见,某些遗传代谢缺陷病会使小儿在发热时代谢紊乱加重,诱发惊厥,往往还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其他异常表现。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一旦孩子出现高烧抽搐,要保持冷静,将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记录抽搐时间等情况,并尽快送医。后续需按医生建议做好预防和护理,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