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降了又升可能是喂养不足、母乳性黄疸、感染、肝脏疾病、血型不合溶血等原因。
1. 喂养不足:若新生儿摄入奶量过少,胎便排出延迟,会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使得黄疸消退延迟甚至退而复现。比如宝宝吃奶次数少、每次吃奶量不足,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 母乳性黄疸:部分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1~3个月内仍有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可明显减轻。因为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
3. 感染: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可导致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使黄疸加重或反复。感染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干扰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4. 肝脏疾病: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肝脏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导致黄疸反复。像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就会在体内积聚。
5. 血型不合溶血:母婴血型不合时,母亲体内的抗体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黄疸消退后可能再次升高。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保证宝宝充足的喂养。若发现黄疸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