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晚上睡觉加重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睡眠呼吸暂停、睡前不良习惯、心脏负荷改变、药物影响等有关。
1. 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夜间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这种神经调节的改变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使得心脏的起搏点或传导系统更容易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早搏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或加重。
2.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过程中若出现呼吸暂停现象,会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这会刺激心脏和血管,引起心脏电生理改变,增加早搏发生的几率。而且呼吸暂停时胸腔内压力变化较大,也会影响心脏的血液回流和心脏功能,诱发早搏。
3. 睡前不良习惯:如果睡前饮用咖啡、浓茶,或者吸烟、饮酒等,这些物质中的成分如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增加早搏出现的可能性。并且晚上情绪过于激动、紧张、焦虑等,也会影响神经调节,引发早搏加重。
4. 心脏负荷改变:晚上睡觉时人体处于平卧位,回心血量会有所增加,心脏的负荷相对白天站立或坐位时有所加重。对于本身心脏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心脏在承受较大负荷时,更容易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情况。
5. 药物影响:部分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电生理。比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剂量不合适或者个体对药物反应特殊,在夜间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早搏加重。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睡前的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如果早搏频繁且严重影响生活,一定要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检查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