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或上肢肿胀、体重下降、发热、乏力、盗汗等。
1. 咳嗽:纵隔癌可能刺激或压迫气管、支气管,导致咳嗽症状出现,起初可能为轻度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加重,甚至出现咳痰、咯血等情况。
2. 胸痛:肿瘤侵犯纵隔内的神经、血管、胸膜等结构,会引发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刺痛或钝痛,且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会逐渐增加。
3. 呼吸困难:当纵隔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肺部组织或气道,影响气体交换,就会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加剧。
4. 吞咽困难:若纵隔癌侵犯或压迫食管,会阻碍食物通过,引起吞咽困难,初期可能只是在吞咽较硬食物时有梗阻感,后期可能连流食都难以咽下。
5.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可导致声带麻痹,进而引起声音嘶哑,这种嘶哑通常会逐渐加重且难以恢复。
6. 颈部或上肢肿胀:纵隔内的肿瘤压迫上腔静脉,会导致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颈部和上肢的血液淤积,出现肿胀现象。
7. 体重下降: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纵隔癌会不断消耗身体营养,加上患者可能因不适导致食欲减退,从而出现体重明显下降。
8. 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或者合并感染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有时呈持续性发热,有时则为间歇性发热。
9. 乏力:身体在与癌症对抗过程中,能量消耗巨大,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日常活动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容易疲劳。
10. 盗汗:在夜间睡眠时,患者可能出现不自觉的出汗现象,这与癌症导致的身体虚弱、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日常生活中,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一旦确诊纵隔癌,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身体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