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面瘫和中枢面瘫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面部表情肌受累情况、味觉及泪腺功能、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
1.发病原因:周围面瘫常由面神经炎、耳部疾病、外伤等导致面神经受损引起;中枢面瘫多因脑血管病、脑部肿瘤、脑外伤等脑部病变影响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所致。
2.临床表现:周围面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如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中枢面瘫主要是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如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眼轮匝肌等功能基本正常。
3.面部表情肌受累情况:周围面瘫累及面部所有表情肌;中枢面瘫仅累及下部表情肌,上部表情肌不受累,患者皱眉、闭眼等动作可正常完成。
4.味觉及泪腺功能:周围面瘫可能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以及泪腺分泌障碍;中枢面瘫一般不影响味觉和泪腺功能。
5.治疗方法:周围面瘫以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中枢面瘫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治疗脑血管病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
日常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面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若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