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未治疗时呈环形与病原菌特性、免疫反应、皮肤结构等有关。
1. 病原菌特性:引起体癣的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具有向周围扩散生长的特点。这些真菌在侵入皮肤后,会以最初感染部位为中心,向周边不断蔓延。在这个过程中,真菌在中心部位的生长可能受到自身代谢产物等因素限制,而周边环境更适宜其生长,于是逐渐形成环形外观。
2. 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会对入侵的真菌发起攻击。在体癣感染初期,免疫系统在感染中心部位发挥作用,使得该区域的炎症反应逐渐减轻,真菌生长受到一定抑制。而周边新感染区域,免疫系统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真菌得以继续生长繁殖,从而导致皮损呈现出中间相对正常、周边炎症明显的环形。
3. 皮肤结构:皮肤的角质层等结构也影响体癣的形态。角质层为真菌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环境,真菌沿着角质层的纹理和细胞间隙生长。由于中心部位的角质层在免疫作用等影响下更新相对较快,不利于真菌持续生存,而周边角质层环境更利于真菌扎根,所以真菌向周边扩展,最终形成环形。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衣物、毛巾等物品,减少体癣感染风险。如果怀疑感染体癣,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不要自行停药,确保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