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和肝纤维化在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1. 病理特征: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损伤后,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但肝脏结构尚未被严重破坏,仍可基本维持正常功能;肝硬化则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肝脏正常结构被假小叶取代,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2. 临床表现:肝纤维化阶段症状多不明显,部分人可能有轻微乏力、食欲减退等;肝硬化代偿期症状也相对较轻,可出现消化不良、肝脾轻度肿大等,失代偿期则会出现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3. 影像学表现:肝纤维化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中可显示肝脏回声增粗等轻微改变;肝硬化时肝脏形态失常,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增宽等典型表现。
4. 治疗方法:肝纤维化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戒酒等,同时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有望逆转;肝硬化治疗更为复杂,除病因治疗外,还需针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如腹水的治疗、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晚期可能需肝移植。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