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和湿疹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程特点、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接触性皮炎主要是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常见的如化妆品、金属等。湿疹病因尚不明确,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
2. 临床表现:接触性皮炎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湿疹表现多样,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常融合成片,边界不清,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则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
3. 病程特点:接触性皮炎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一般1-2周可痊愈。若再次接触致敏原可复发。湿疹常呈慢性、复发性病程,病情时轻时重,难以根治。
4. 治疗方法:接触性皮炎首先要尽快去除接触物,再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药物,如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等,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湿疹治疗需根据不同时期选择药物,急性期以湿敷为主,亚急性期可选用糊剂,慢性期用软膏,同时可配合口服抗组胺药止痒。
日常需注意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若患有接触性皮炎或湿疹,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和护理,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