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期下面出血可能由排卵期出血、内分泌失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引起。
1. 排卵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中间,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一般量少,持续时间短,有的仅为咖啡色分泌物,通常2到3天可自行停止。
2. 内分泌失调:长期的精神压力、生活不规律、过度节食等都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紊乱会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律,出现非经期出血。比如长期熬夜,会干扰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引发子宫异常出血。
3. 妇科炎症: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会使阴道或宫颈黏膜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现少量出血。像宫颈炎患者,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
4. 子宫肌瘤:这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现非经期阴道流血,还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5.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阴道排液等情况。
出现非经期出血,不要惊慌。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防止感染。同时,要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B超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