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冬天易因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活动量减少等易感冒,夏天易因气温高、散热困难、水分补充不足等易中暑。
1. 冬天气温低:冬季外界气温常常很低,学前儿童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难以快速适应寒冷的环境,身体的抵抗力也会有所下降,这就使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孩子的身体,从而引发感冒。
2. 室内外温差大:冬天室内通常会开暖气或空调来取暖,室内外温差较大。学前儿童在进出室内外时,身体无法迅速适应这种温度的剧烈变化,导致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增加了感冒的几率。
3. 活动量减少:冬天天气寒冷,学前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肌肉活动量不足,这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降低,不能很好地抵御病菌的入侵,容易患上感冒。
4. 夏天气温高:夏季气温普遍较高,有时甚至会达到酷热的程度。学前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很难有效地调节体温,容易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进而引发中暑。
5. 散热困难:学前儿童的皮肤散热功能相对较弱,在炎热的夏天,周围环境温度高,身体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热量在体内不断积聚,就容易导致中暑。
6. 水分补充不足:夏天孩子容易出汗,身体水分流失快。但学前儿童往往对口渴的感知不够敏锐,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一旦身体缺水,会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中暑的发生。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季节特点合理照顾学前儿童。冬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若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