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37.3℃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紊乱、环境因素等引起。
1. 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比如常见的感冒病毒感染,就可能引发低烧,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时,身体会处于炎症状态,引起低烧。像类风湿关节炎,不仅会有低烧表现,还会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3. 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可引起机体发热。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局部缺血缺氧,也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低烧。例如白血病患者,常有低烧、乏力等症状。
4.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产热增加,可能出现低烧。患者还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
5. 环境因素: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但脱离该环境后,体温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
出现低烧37.3℃的情况,不要自行随意用药。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恢复。同时,要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散热。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若低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呼吸困难等,务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