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比普通针疼可能是因为穿刺部位选择、操作技术、留置时间、个体差异、药物刺激等。
1. 穿刺部位选择:相较于普通针仅短暂刺入,留置针需长时间留在血管内。若穿刺部位不当,如关节活动处,肢体活动时会使留置针与血管壁摩擦,刺激血管,引发疼痛。而且关节处神经分布相对丰富,对疼痛更为敏感,这也会让患者感觉疼痛加剧。
2. 操作技术:若护士操作不熟练,穿刺时不能精准快速地将留置针置入血管,反复穿刺会增加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产生更强烈的疼痛感。另外,送管速度、角度等不合适,也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引起疼痛。
3. 留置时间:随着留置时间延长,留置针在血管内会引发一定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痉挛、疼痛。而且长时间留置还可能使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疼痛症状。
4.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感知不同。有些人痛阈较低,对疼痛更为敏感,即使是轻微刺激也会觉得疼痛明显,所以留置针带来的疼痛会被这类人感知得更强烈。
5. 药物刺激:当通过留置针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药物会直接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导致疼痛。而普通针注射时间短,药物刺激时间也短,疼痛相对较轻。
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要多留意穿刺部位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疼痛、红肿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