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和肝硬化在病因、症状、病理改变、诊断方式、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酒精肝主要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对肝脏产生直接损害;肝硬化病因多样,除长期酗酒外,还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等多种因素。
2. 症状:酒精肝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右上腹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肝硬化代偿期症状较轻,可出现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等,失代偿期则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如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3. 病理改变:酒精肝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初期为肝细胞内出现小脂滴,随病情进展可融合成大脂滴;肝硬化则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
4. 诊断方式:酒精肝依据长期饮酒史、肝功能检查如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等及肝脏超声等检查诊断;肝硬化诊断除病史、肝功能检查外,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MRI、肝穿刺活检等明确肝脏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情况。
5. 治疗方法:酒精肝治疗关键是戒酒,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改善肝功能等治疗;肝硬化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抗病毒、戒酒等,还要处理并发症,如腹水时需利尿、补充白蛋白,消化道出血时需止血等,部分晚期患者可能需肝移植。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饮酒。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肝脏问题并遵医嘱治疗,以便更好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