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发病机制涉及细菌感染、毒素产生、组织损伤、免疫反应、并发症等。
1. 细菌感染:白喉棒状杆菌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主要在咽喉、气管等部位的黏膜表面定植,利用其特殊结构附着于上皮细胞,开始大量繁殖。
2. 毒素产生:繁殖过程中,白喉棒状杆菌会产生外毒素,这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外毒素由细菌的遗传物质编码合成,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人体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3. 组织损伤: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与易感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咽喉部黏膜组织受损后,会形成灰白色假膜,影响呼吸和吞咽。
4. 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白喉棒状杆菌及其毒素后,启动免疫应答。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毒素,同时免疫细胞会聚集到感染部位清除细菌。
5. 并发症: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毒素可侵犯心肌、神经等组织,引发心肌炎、周围神经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心脏和神经系统功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儿童应按时接种白喉疫苗,预防疾病发生。若出现疑似白喉症状,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