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宝宝发烧可能是感染、环境温度过高、接种疫苗、出牙、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
1. 感染: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导致发烧。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幼儿急疹,常突然高热,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发热 3 - 5 天后热退疹出。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除发烧外还可能伴有咽痛、咳嗽等症状。治疗上,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缓解;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2. 环境温度过高:若宝宝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衣物过多,热量散发不出去,就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此时宝宝一般精神状态较好,无其他明显不适。应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减少宝宝衣物,利于散热,通常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3.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宝宝身体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 38℃以下,还可能伴有轻微乏力、食欲减退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多喝水,1 - 2 天可自行缓解;若体温超过 38.5℃,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4. 出牙:宝宝出牙时,牙龈不适可能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发烧,多为低热,同时可能伴有流口水、咬东西、烦躁不安等表现。家长可给宝宝准备牙胶、磨牙棒缓解牙龈不适,用湿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牙龈,一般体温可慢慢恢复正常。
5.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除持续发热外,还伴有眼睛充血、口唇干红皲裂、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等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症状变化。
日常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喂养增强宝宝体质。若宝宝发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