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表现有心电图改变、心肌灌注异常、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心律失常、猝死等。
1.心电图改变: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典型心肌缺血表现,部分患者ST段压低呈短暂性,发作结束后可恢复正常,有些患者心电图改变不典型,需多次检查或结合动态心电图监测来发现。
2.心肌灌注异常:通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可发现心肌局部灌注缺损或减低区域,提示心肌存在缺血情况,即使患者无胸痛等症状,该检查也能准确反映心肌灌注状态。
3.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长期无痛性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受损,心脏超声等检查可能显示心肌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缺血可影响心脏电活动,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动过速等,患者可能感到心悸、心慌等不适,但不一定意识到与心肌缺血有关。
5.猝死:少数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可直接发生猝死,可能是由于严重心肌缺血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在无明显症状预警下突然发生心脏骤停。
无痛性心肌缺血因无明显疼痛症状易被忽视,日常要重视体检,特别是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一旦确诊,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