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完疫苗发烧可能是疫苗接种反应、感染、过敏、自身免疫反应、体质因素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观察护理等。
1. 疫苗接种反应:疫苗作为一种外来的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导致发烧。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体温多在 38.5℃以下,且在接种疫苗后的 24 小时内出现。通常采取物理降温即可,如用湿毛巾给孩子敷额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若体温超过 38.5℃,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柴胡口服液等药物降温。
2. 感染:接种疫苗后身体抵抗力可能暂时下降,若此时接触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发烧。比如接触了感冒患者携带的病毒。除了发烧可能还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需就医明确感染类型,若是病毒感染,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细菌感染则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 过敏:部分人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接种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而发烧,可能还伴有皮疹、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过敏药物,同时避免搔抓皮肤,防止感染。
4. 自身免疫反应:个体自身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发烧。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可能持续时间较长。需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免疫的药物,如匹多莫德口服液、转移因子胶囊、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
5. 体质因素:一些人本身身体素质较差、营养不均衡等,接种疫苗后身体的应激反应较大,容易出现发烧症状。要注意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等,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扎完疫苗后要多注意休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过高或伴随严重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不要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