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后出现气胸可能是操作损伤、肺部基础疾病、剧烈咳嗽、气压变化、自身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守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等。
1. 操作损伤: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若器械不小心损伤脏层胸膜或肺组织,就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引发气胸。对于少量气胸,可遵医嘱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气胸量较大,可能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将胸腔内气体引出,促进肺复张。
2. 肺部基础疾病:本身存在肺气肿、肺大疱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时,气道压力变化等因素易导致肺大疱破裂,进而引发气胸。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吸氧等支持治疗外,遵医嘱可使用氨溴索片促进痰液排出,避免气道堵塞加重气胸;若疼痛明显,可使用布洛芬胶囊止痛;还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预防感染。
3. 剧烈咳嗽:支气管镜检查后,患者因气道受刺激出现剧烈咳嗽,导致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使肺泡破裂形成气胸。此时要尽量安抚患者情绪,减少咳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可待因糖浆止咳,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气胸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处理。
4. 气压变化:检查后患者所处环境气压突然改变,如从高压环境快速进入低压环境,可能促使气胸发生。患者需尽快转移至稳定气压环境,若气胸较轻,可先观察,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如胸腔穿刺抽气等。
5. 自身解剖结构异常:部分患者自身肺部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如胸膜粘连薄弱等,增加了支气管镜后气胸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患者,治疗方案需综合评估,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支气管镜后出现气胸,患者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