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治疗方法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去除病因、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
1.调整饮食:对于胃炎患者,合理饮食至关重要。规律进食能让胃的消化活动保持稳定节奏,避免胃酸分泌紊乱对胃黏膜造成刺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黏膜的负担,引发炎症加剧。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能减轻胃部消化压力,为胃黏膜修复创造良好环境,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促进胃部恢复健康。
2.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胃炎的常用手段。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兰索拉唑胶囊,遵医嘱用药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胃黏膜保护剂像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铋钾胶囊,遵医嘱服用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分散片、伊托必利胶囊,遵医嘱使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胃胀等情况,利于胃炎恢复。
3.去除病因:明确并消除导致胃炎的因素十分关键。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需进行规范的根除治疗,因为幽门螺杆菌会在胃内大量繁殖,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刺激性药物导致的胃炎,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更换药物,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从根源上解决胃炎问题,促进胃黏膜的自我修复。
4.中医调理:中医在胃炎治疗方面也有独特优势。通过辩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症状开具中药方剂,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针灸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位,可促进胃部血液循环,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炎症状,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帮助胃炎患者恢复健康。
5.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胃炎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控制症状。但对于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胃穿孔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能直接处理病变部位,如缝合穿孔部位、止血等,迅速缓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不过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只有在病情危急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会采用。
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胃部的正常修复。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胃肠功能。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