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翻身需注意力度、频率、姿势、辅助工具、观察病情等。
1. 力度: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用力,防止因外力过大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加重损伤和疼痛。尤其是在骨折早期,骨折部位还未稳定,更需谨慎操作。
2. 频率: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翻身频率。长时间不翻身易引发压疮,但过于频繁翻身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具体可遵医嘱。
3. 姿势:保持身体在同一平面,避免扭曲身体,防止骨折处受到不必要的扭力。对于不同部位骨折,有不同的正确翻身姿势,如脊柱骨折需轴向翻身。
4. 辅助工具:可借助软枕、翻身垫等辅助工具,帮助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减轻局部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固定身体,防止翻身过程中骨折移位。
5. 观察病情:翻身前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疼痛程度等,若病人出现疼痛加剧、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日常护理中,家属要多关心病人,严格按照要求为病人翻身。同时,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保持良好心态。若在翻身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或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确保病人能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