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护理需注意病情观察、预防感染、皮肤护理、心理支持、饮食调整等。
1. 病情观察:密切留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以及贫血症状是否加重,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 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限制探视人员,避免病人接触感染源。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口腔、皮肤、肛周清洁,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
3.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注射或穿刺后,按压局部时间应适当延长,防止出血形成瘀斑。
4. 心理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较长,病人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鼓励,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饮食调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抵抗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及粗糙食物,以防引起消化道出血。
日常要让病人保证充足睡眠与休息,适当进行舒缓运动,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同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