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皮疹形态特征包括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等。
1. 斑疹:初期表现为斑疹,是一种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通常为红色,面积大小不一,可散在分布于身体各处,此时皮肤触感与正常皮肤无异,只是颜色出现变化,提示猴痘病毒开始在体内引发皮肤反应。
2. 丘疹:随着病情发展,斑疹会转变为丘疹,表现为皮肤表面局限性、实质性隆起,大小相对较为一致,质地坚实,触摸时可明显感觉到高于周围皮肤,外观上类似小米粒或绿豆大小的疙瘩,此时患者可能开始有轻微不适。
3. 疱疹:丘疹进一步发展形成疱疹,内含清亮或微浊液体,疱壁较薄,容易破裂,疱疹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小,大的可能直径达数毫米,周围常有红晕,疱疹的出现意味着病情进入新的阶段。
4. 脓疱:疱疹内液体逐渐变得浑浊,形成脓疱,脓疱内充满脓性分泌物,颜色可呈黄色或黄白色,脓疱周围皮肤红肿更为明显,此时患者可能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脓疱破溃后容易继发感染。
5. 结痂:脓疱逐渐干涸、结痂,痂皮通常呈黑色或褐色,附着在皮肤表面,随着时间推移,痂皮会逐渐脱落,皮肤慢慢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
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尽量减少与野生动物接触。若出现类似猴痘皮疹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检查、诊断与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处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