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和丹毒在病因、症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
1.病因: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引发,如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丹毒通常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常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处侵入。
2.症状: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沿静脉走行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皮肤红肿相对局限;丹毒起病急,局部皮肤呈片状红疹,色鲜红似玫瑰,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蔓延,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3.发病部位: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浅静脉,也可见于上肢静脉;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4.治疗方法:血栓性静脉炎治疗以抗凝、溶栓、改善循环为主,如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必要时手术取栓;丹毒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同时局部硫酸镁湿敷。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若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等易引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疾病,应避免久站久坐,适当活动。对于丹毒患者,治愈后仍要注意预防复发,防止再次感染。患病期间都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