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在病理特征、症状表现、胃镜检查、治疗方法上存在区别。
1. 病理特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浅层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但不侵犯胃黏膜深层,胃黏膜结构基本完整。萎缩性胃炎则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变薄,还可能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2. 症状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且症状相对较轻。萎缩性胃炎除有类似浅表性胃炎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舌炎、腹泻等,症状相对较重且持续时间长。
3. 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色泽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可有点状或片状充血、水肿。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色泽变淡,呈灰白色或灰黄色,黏膜变薄,皱襞变细平坦,有时可见黏膜下血管透见。
4. 治疗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进行根除治疗,再对症使用抑酸、促胃肠动力等药物。萎缩性胃炎除上述治疗外,对于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需密切随访,必要时采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无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患者都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