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后外固定需注意固定部位护理、肢体血运观察、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等。
1. 固定部位护理:保持外固定装置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破损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防止外固定装置松动或移位,避免碰撞、挤压固定部位。
2. 肢体血运观察:密切关注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若发现患肢皮肤苍白或青紫、温度降低、感觉麻木、肿胀加剧等,可能提示血运障碍,需立即就医。
3. 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
4. 并发症预防:注意预防压疮,定时改变体位,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同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适当抬高患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预防。
5.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复查,通过 X 光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休息,避免患肢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