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吸氧需注意氧流量、吸氧方式、湿化瓶使用、吸氧时间、观察效果等。
1. 氧流量:一般开始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钟,之后根据病情和血氧饱和度适当调整。若病情较重、血氧饱和度低,可逐渐增加至4-6升/分钟,但要避免过高流量对呼吸道产生冲击和损伤。
2. 吸氧方式:常用鼻导管吸氧,操作简便且患者较易耐受。若患者呼吸急促、缺氧严重,面罩吸氧能提供更高的氧浓度,保证氧气的有效摄入。
3. 湿化瓶使用:湿化瓶内可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吸入的氧气湿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但湿化程度要适宜,避免湿化过度导致痰液稀释不易咳出或引起呛咳。
4. 吸氧时间:需持续吸氧,以维持稳定的血氧饱和度。但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氧中毒,所以要根据医嘱合理安排吸氧时间和浓度。
5. 观察效果: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面色、口唇等发绀情况,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这些指标判断吸氧效果并及时调整。
心衰病人吸氧期间,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状态,确保吸氧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吸氧操作,不可随意更改氧流量等参数。若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