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日常护理、饮食调整、对症用药、抗病毒治疗、隔离观察等。
1. 日常护理:对于小孩手足口病,日常护理十分关键。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发感染,因为手足口病会出现疱疹,抓破后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二次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居住环境需保持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这样能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可每天用温水给患儿擦拭身体,保持皮肤干爽。
2.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调整对小孩手足口病恢复有益。由于手足口病会使口腔出现疱疹、溃疡,所以要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过冷食物,防止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可多喝牛奶、吃鸡蛋羹等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如苹果泥、香蕉糊等。少食多餐,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胃肠道负担。
3. 对症用药:针对小孩手足口病症状可对症用药。若患儿发热,体温在 38.5℃及以上,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布洛芬混悬液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解热镇痛作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通过调节体温中枢发挥退热效果;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功效。若口腔疼痛明显,可遵医嘱用开喉剑喷雾剂、冰硼散、锡类散,直接作用于口腔病变部位,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4.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对小孩手足口病有重要作用。在疾病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阿昔洛韦片可干扰病毒 DNA 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更昔洛韦胶囊对病毒 DNA 多聚酶有抑制作用,从而控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抗病毒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5. 隔离观察:小孩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隔离观察很有必要。将患儿隔离在家中,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变化,若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异常情况,提示病情可能加重,需及时就医。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1 周,确保病毒不再传播。
小孩手足口病治疗期间,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状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和护理。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保证孩子充足休息和营养摄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若有任何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