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钩端螺旋体病进行家庭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乙醇、紫外线等。
1. 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杀灭钩端螺旋体。可将其配制成合适浓度,用于擦拭家具表面、地面等。比如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经常接触的桌面、门把手等进行仔细擦拭,作用 30 分钟左右,之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去除残留消毒剂。
2. 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有强大的氧化作用,对细菌、病毒等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用于空气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 0.5% - 1%的溶液,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关闭门窗 30 - 60 分钟。也可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用 0.2% - 0.5%的溶液擦拭。
3. 戊二醛:戊二醛对钩端螺旋体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常用于医疗器械等消毒。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完全浸泡在 2%的戊二醛溶液中,作用一定时间,如对一般污染物品作用 20 - 45 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作用 60 分钟,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作用 10 小时。
4. 乙醇:75%的乙醇可用于皮肤消毒以及一些小件物品表面消毒。用棉球蘸取适量乙醇,对皮肤进行擦拭消毒;对于手机、钥匙等小件物品,可用乙醇擦拭表面。但乙醇易燃,使用时要远离明火。
5. 紫外线:紫外线能破坏钩端螺旋体的核酸结构,达到消毒目的。可使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开启紫外线灯时,人员需离开房间,避免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照射 30 分钟以上。
日常要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若家庭成员有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情况,除了做好消毒工作,还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防止疾病传播和复发。